C波段的频率范围为4 GHz至8 GHz,对应波长3.75 cm至7.5 cm,属于微波频段中的核心通信资源。这一频段凭借其抗干扰能力强、覆盖范围广等特点,成为卫星通信、物联网、气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撑。
近期,我司成功试制了世界首台C波段蓝宝石振荡器;通过设计5GHz的高Q值蓝宝石谐振器,配合相关的超低相噪振荡回路,成功实现5GHz信号的稳定振荡,从测试波形来看,其在偏离载波10kHz,100kHz的相位噪声达到-157.99dBc/Hz,-162.96dBc/Hz,是目前文献所能查到最低值。由此凸显我司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。
主要技术指标:
输出频率:5GHz
相位噪声:
-132.10dBc/Hz@1kHz
-157.99dBc/Hz@10kHz
-162.96dBc/Hz@100kHz
-171.23dBc/Hz@1MHz
-171.11dBc/Hz@10MHz
-169.64dBc/Hz@100MHz
01
C波段应用简介
C波段是国际电信联盟(ITU)定义的微波频段之一,其频率覆盖4–8 GHz,波长范围介于3.75 cm至7.5 cm之间。相较于低频段的L波段(1–2 GHz)和S波段(2–4 GHz),C波段的波长更短,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;而与更高频的X波段(8–12 GHz)相比,其信号受大气衰减(如雨衰)的影响更小,尤其适合热带多雨地区的通信需求。
卫星通信的核心频段
C波段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用于卫星通信。典型案例包括:1962年Telstar卫星通过C波段实现首次跨大西洋电视直播;现代卫星电视广播(如CCTV、BBC等)仍依赖C波段转发器提供稳定信号。其抗雨衰性能(比Ku波段强10倍以上)使其在东南亚、南美洲等多雨地区广泛应用。
物联网(IoT)的全球覆盖方案
在卫星物联网领域,C波段凭借成熟的基础设施(如地面站、卫星终端)和较低部署成本,成为跨国物流、环境监测等场景的首选。例如,国际海事卫星组织(Inmarsat)利用C波段为远洋船舶提供全天候通信服务,信噪比(SNR)可达20 dB以上,远超低频段方案。
02
与其他通信波段的对比分析
频段 | 频率范围 | 优势 | 局限性 |
L/S波段 | 1-4GHz | 穿透力强,适合城市/森林环境 | 带宽窄,数据速率低 |
C波段 | 4-8GHz | 抗雨衰、覆盖广、技术成熟 | 易受地面微波干扰 |
Ku波段 | 12-18GHz | 数据速率高,天线尺寸小 | 雨衰严重,需额外纠错 |
X波段 | 8-12GHz | 军用级保密性,分辨率高 | 设备成本高昂 |
例如,在5G通信中,C波段(3.3–4.2 GHz,部分国家定义)被用作Sub-6 GHz频段的核心资源,兼顾覆盖范围和容量,而毫米波(24 GHz以上)虽速率更高,但覆盖半径仅300米左右。